欢迎访问安平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网站!今天是
教学动态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动态

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专业 2020级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来源:教务处 | 发布时间:2020-09-25 | 浏览次数:



专业名称: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

专业代码:090100

专业负责人:宋素影

一、 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开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生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全日制职业高中

三、招生对象及入学条件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学生

四、学制及毕业要求

(一)学制:三年

(二)毕业生标准

1、按规定修满所有文化类课程,成绩合格。

2、专业各项技能经公开考试合格,达到了中职层次技能标准。

3、获得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合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为合格毕业生,予以发放毕业证书。

五、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对口升学考试大纲中规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电脑操作,为升入高一级学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职业面向及能力要求

计算机办公相关知识、VB语言程序、数据库等常用软件应用能力、计算机网络基本应用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从事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软件应用等计算机相关应用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

七、培养规格

(一)基本素质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3、具有社交能力和礼仪知识;能够用得体的语言、文字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意愿;

4、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升入高一级学府的信心和毅力;

5、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专业知识

具有熟练的中英文录入能力、计算机办公自动化、VB语言程序、数据库等常用软件应用能力、计算机网络基本应用能力。

(三)专业技能

1、中英文字录入达到教学大纲要求、WINDOWS7基本操作、OFFICE2010中WORD、EXCEL熟练使用、PPT熟练操作。

2、VB程序开发语言的程序设计步骤,数据、运算、语法和控制结构、控件及窗体的用法及设计、文件操作、数组、过程应用。

3、数据库的建立、显示、修改、查询、统计、复制、索引、排序、更新、关联,数据库程序设计。

4、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LAN技术、WAN技术、网络设备、因特网技术的应用、网络安全、综合布线与网络管理等。

(四)证书要求

办公软件应用专家、1+x证书

八、课程结构

 

课程类型

科目

公共基础课

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历史、计算机应用基础、思想政治、文化艺术、生物、地理、物理、化学、创新教育等。

公共选修课

中华传统教育、劳动教育、法律基础知识等。

专业课

计算机应用基础、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数据库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公共

01

语文

讲授高中的基础内容,加强记叙文,说明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地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撰写所学文体的文章,能说普通话,使学生具有准确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02

数学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03

英语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04

体育与健康

根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中专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授课,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体质,以适应专业工作的需要。

05

创新创业

新的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崇高的使命,也为有志青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本课程充分挖掘学生创业潜能,培养学生创业综合能力,帮助中职生实现创业理想,使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中职生,成功创业。

06

公共艺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学》大纲开设,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07

历史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大纲开设,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08

思想政治

教学目标:树立竞争与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拓展迁移能力;感悟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优秀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体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自觉地做优秀文化的传承者;感悟人生智慧,过有意义的生活;以锐意进取的态 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

 

09

计算机应用基础

懂得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


10

化学

教育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与创新意识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要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祖国化学化工事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培养学生良好辩证思维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化学实验技能。

 

 


11

物理

教学目标: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 ;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12

地理

教学目标:从人类面临的环境、资源和人口三大问题讲解,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的教育;逐渐重视个人的全面发展,使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与个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13

生物

教学目标: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养成科学态度,形成崇尚科学的精神,初步具备创新意识,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发展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专业课

14

计算机应用基础

掌握Word 2010、Excel 2010和PowerPoint 2010 的基本功能和应用技巧

15

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本课程主要介绍VB语言的概念、组成与主要功能、特点;VB程序开发语言的程序设计步骤,数据、运算、语法和控制结构、控件及窗体的用法及设计、文件操作、数组、过程应用。

 

16

数据库应用技术

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系统的概念、组成与主要功能,进行数据的定义、查询、更新、插入和删除数据,数据库的建立、显示、修改、查询、统计、复制、索引、排序、更新、关联,数据库程序设计。

 

17

计算机网络基础

 

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基础、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LAN技术、WAN技术、网络设备、因特网技术的应用、网络安全、综合布线与网络管理等。

 

 

九、课程设置及教学时间安排

每学年为52周,期中教学时间为40周(含复习考试及学修课),累计假期为12周,周学时为45学时,三年总学时4860-5400。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学时

每学期每大周课节数

(90节)

1

2

3

4

5

6

思想政治

324

9

9

9

9



语文

630

10

10

10

10

10

30

数学

630

10

10

10

10

10

30

英语

630

10

10

10

10

10

30

计算机应用基础

72

4

4





化学

54

6






物理

54

6






体育与健康

180

5

5

5

5



公共艺术

18

2






地理

324

9

9

9

9



生物

54

6






历史

324

9

9

9

9



创新创 业

18

2






小计

3300

90

66

62

62

30

90

 

 

 

 

 

计算机应用基础

 

762


 

12

 

14

 

14

 

30

 

44

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306


 

5

 

6

 

6

 

11

 

18

数据库应用技术

 

306


 

5

 

6

 

6

 

11

 

18

计算机网络基础

 

156


 

2

 

2

 

2

 

8

 

10

小计

1530


24

28

28

60

90

总课时

 

4860

说明:本表不含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及选修课教学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十、专业教师要求

本专业专业教师具有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爱岗敬业精神,富有创新能力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要求每名教师扎实教学、积极科研、大胆创新、勇于实践;鼓励每名教师开展技术交流,参加国家级、省级专业技术培训,加强他们的实践技能培养,提高现代信息化教学水平;要求每名教师做到潜心研究,善于反思,具备良好的师德和终身学习的能力。